黄酒的做法_客家黄酒的做法
黄酒是一种传统的酒类饮料,它的制作方法包括将糯米、小麦和鸭米等原料糠渣浸泡在水中,发酵1至2个月后加入泡过的药材进行二次发酵,最后过滤出黄酒花香浓郁的液体即为黄酒。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,控制好温度和时间,以及及时投放药材等因素,才能制作出色香味美、营养丰富的黄酒。
一、原料:米10千克,水9、3千克,培养曲1千克,酒药0.28千克。
二、制作方法:
1、选择较好的大米,经过淘洗,用凉水浸泡8到10小时,沥干后备用。
2、将沥干的米上锅蒸至九成熟离火,要求米饭蒸到外硬内软,无夹心,疏松不糊,熟透均匀,熟后不要立刻打开锅盖,在锅内把饭放至快凉时再出锅,出锅后将饭摊盘晾至28摄氏度以下的缸里。
3、把准备好的水、培养曲和酒药倒入缸内与蒸好的米饭搅拌均匀,盖好盖,夏季置于室温下,冬天放在暖气上或火炉前,经3天左右,米饭变软变甜,用筷子搅动,即可见到有酒渗出。此时缸里的温度达到23摄氏度左右,即可停止前期发酵。
4、将经过前期发酵的物料装入一干净的布袋中,上面压上重物,榨出酒液。
5、把压榨出的酒液放入锅内蒸,当锅内温度升到85度,即停止加热。
6、用豆包布做成一个布袋,把蒸过的酒液倒入袋中过滤,将滤液收存。
7、将滤液放置在干净的坛子里,数月后即可取出。
酿制黄酒基本原料是糯米或大米,大曲或小曲。其酿制方法如下:
1、蒸饭:取大米或糯米10公斤,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0—12小时,过滤后将米置于蒸笼中蒸约40分钟,而后取出晾凉,降温到32—37℃。
2、糖化:取大曲或小曲约150克,捣碎后均匀拌入米中,然后装入干净小缸中进行糖化,糖化时需将缸盖盖严,以利保温和水分挥发少。温度保持在28—30℃需12—15小时。
3、发酵:取冷开水约13公斤,倒入米缸中,盖严缸面进行发酵,室温保持20℃左右,时间大约10天左右。
4、澄清:将发酵的米醋液过滤、澄清、就获得生黄酒。
5、灭菌:将生黄酒置于锅中,用文火烧至80—85℃,并保持在20—30分钟即可。
6、封存:灭菌好的黄酒用陶瓷盛装,若要久藏,应将酒坛口封严,用潮湿塑料布盖好,用绳扎紧封口,存放几十年不变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