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岁到100岁寿称_101岁称呼(10岁到一百岁的雅称)
十岁总角,二十岁是弱冠,三十岁是而立,四十岁是不惑,五十岁知天命,六十岁花甲,七十岁古稀,八九十岁耄耋,一百岁期颐。
在古代,人有上、中、下寿之分,100岁称上寿,80岁称中寿,60岁称下寿。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,只能称“做生日”,不能称“做寿”。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,才可称“庆寿”。
旧时年满60称“花甲”,认为60岁的人真正达到了寿数,故寿庆要大办,称花甲寿,一般由寿者儿孙出面张罗;
70岁寿诞称古稀寿,因为杜甫《曲江》诗里有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 稀”的诗句,所以,人们把70岁叫做古稀之年,把70岁生日做的寿仪叫做古稀寿;
从60岁生日开始,凡逢整十如60、70、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,皆称之为“过大寿”,同时也特指80岁生日时举行的寿礼庆典,所以又叫作“庆八十”,且不分大江南北,流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。
做“九”不做“十”
在为老人做寿时,民间有做“九”不做“十”、做虚(岁)不做实(岁)的习俗。也就是说遇到50、60、70和80等整十岁寿辰时,要将其提前到虚岁49、59、69、79岁时来举行。到了整十生日时,反而无所表示。因为民间认为“十”有到头、到顶的意思,“十全为满,满则招损”,这当然是不吉利的。所以人们将整十的寿辰提前到虚岁逢九的寿辰来做,“九”与“久”谐音,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。
古代10岁到100岁的称呼:
1、外傅:10岁,出外就学。
2、束发:束,捆,结之意。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以「束发」为成童的代称,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。
3、舞勺:13岁。
4、及笄:指女子15岁。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。
5、舞象:男十五岁~二十岁。是成童的代名词。
6、待年:指女子成年待嫁,又称“待字”。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“待年”。
7、弱冠:指男子20岁。弱,弱小。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
8、而立:指30岁。以后称三十岁为“而立”之年。
9、不惑:指40岁。“不惑”作40岁的代称。
10、强壮:指四十。
11、艾:指50岁。老年头发苍白如艾。
12、花甲(耳顺):指60岁。
13、古稀:指70岁。亦作“古希”。
14、皓首:指老年,又称“白首”。
15、耄耋:指八九十岁
16、黄发:指长寿老人。
17、鲐背:指长寿老人。
18、期颐:指百岁。
19、期颐:百岁之人。
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,三十岁为而立之年,四十岁为不惑之年,五十岁为知命之年,六十岁为花甲之年,七十岁为古稀之年或杖命之年,八十岁为耄耋之年,九十岁为上寿,百岁为期颐。
答,各个整十岁是这样称呼的,,十岁,为一秩,称之为者寿。二十岁,‘为弱冠,称杖国寿。三十岁,为壮年,称杖朝寿。四十岁,为不惑,称杖乡。五十,为艾年,称下寿。六十岁,为花甲,称破瓜寿。七十岁,为古稀,称龉龀寿。八十岁,为八秩,称耋寿。九十岁,为九秩,称耄寿′。一百岁,为阁下,称上寿。以上就是对整十岁的各种称谓及称呼,不一定跟确,僅供参考。
十岁总角,二十岁是弱冠,三十岁是而立,四十岁是不惑,五十岁知天命,六十岁花甲,七十岁古稀,八九十岁耄耋,一百岁期颐